近期網路上充斥著乳房X光攝影輻射是導致罹癌原因謠言,讓民眾「聞篩檢色變」,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牙周病治療今日特別澄清,1次牙周病治療方式乳房X光攝影檢查約接受0.7毫西弗劑量,並無明顯致癌效應,呼籲民眾仍應定期接受乳癌篩檢,及早發現及早治療,早期乳癌治癒率超過9成。
國健署指出,乳房X光攝影可用來偵測乳房的鈣化點或微小腫瘤,發現無症狀的零期乳癌,是目前最有效的乳癌篩檢工具,根據我國實證研究,大規模篩檢能降低41%的乳癌死亡風險,並減少30%的晚期乳癌發生率,定期做乳房X光攝影檢查確實可達到早期發現、降低死亡率的目的。另外,根據原能會資料顯示,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約接受0.7毫西弗劑量,且美國保健物理學會也指出,每年接受低於50毫西弗劑量的輻射,並無明顯健康(致癌)效應發生。
提醒錯誤清潔方式,長期有不良習慣(例如:抽菸、嚼食檳榔、熬夜)未定期實施 6 個月牙齒檢查,牙周病治療方式使口內細菌量增加形成牙結石,導致牙周病產生。牙周病治療術後需知:一週內飲食需要注意,太燙、辣、刺激性食物、生食需避開,避免癒合狀況受影響。2-3 日內牙齦仍會有些微滲血狀況,請使用適當工具維持正常清潔,並搭配漱口水。請避開抽菸、吃檳榔、熬夜,易影響牙周復原狀況,並可能導致牙周持續受到刺激發炎。牙齒可能出現敏感狀況,是因為原本被腫脹牙齦蓋住的地方會因牙周消腫而露出來,約 1 週左右會穩定。牙周病需保持定期追蹤,才能有效控制牙周狀況。
國健署提醒民眾,平時應遠離菸、酒等致癌因子,飲食均衡,養成健康生活形態、規律運動、維持理想體重,符合資格的婦女只要定期接受篩檢,便能早期發現病變組織,目前國健署補助45歲以上至未滿70歲的女性每兩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,以及40歲以上至未滿45歲、具有乳癌家族史的女性每兩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,一旦篩檢發現異狀,應盡速接受後續診斷與治療,早期乳癌(第0–2期)治療預後佳,5年存活率高達9成。
口腔內化膿性肉芽腫好發於牙齦,外表看起來一團紅紅的,碰到就容易流血,其名雖有“化膿性”三個字,但大部分是沒有化膿情形,發生原因為與一些局部刺激因子如牙菌斑、牙結石、牙齦外傷及不良補綴物有關。此外,懷孕婦女因其體內賀爾蒙的改變也比較容易發生此情況,目前手術切除是最有效處理方式,但由於有一定比例的復發率,術後仍須追蹤一段時間會更保險。當自已發現牙齦有腫大及出血的情形時,千萬一定要小心,勿以惡小而不為,建議盡早就醫檢查才能及早治療避免更進一步惡化,那時要處置就更加麻煩了。